成都科幻博物馆占地59000平方米,包含展览馆、剧院、会议厅和配套的辅助空间,拥有极高的灵活性,可以举办类型广泛且多样的展览、会议和活动。
采光优越的中央中庭和朝向壮观西岭雪山的巨大窗户将博物馆的内部空间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成都一直是中国科幻作品的主要创作基地,这里孕育了众多中国知名作家。
新落成的成都科幻博物馆展示了成都对中国科幻小说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新馆在开幕之际举办了世界科幻大会(Worldcon)和雨果奖(Hugo Awards),这也是世界科幻大会和雨果奖首次在中国举办。
在绵延山脉与茂密森林的包围下,成都在其丰富的历史中发展出独特的当地文化,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三星堆文明,
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雕刻面具更是激发了人们对于神秘幻象和外星文明的想象。作为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省会,
成都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新一线城市,并成为了重要的全球科学创新和研究中心。
全新打造的成都科幻博物馆位于成都郫都区科技创新城的菁蓉湖畔,其设计与湖岸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定义出由人行道连接的活动节点,
参观者可以从城市和附近的地铁站步行至周围的公园,继而进入建筑的中心;
这场发现之旅交织于多层级的室内空间和户外广场,将博物馆的展览、教育设施、咖啡馆以及其他设施联系起来。
在回应独特场地条件的同时,设计还兼具了清晰的布局和功能性,看上去犹如从湖面上浮起。
屋顶的流体形式从内部的一个中心点向外辐射,犹如一团以恒星为中心、正向外部扩大的星云,使能量场分散至许多不同的区域;
参观者将被引入一道连通生活经验与想象力的大门。
成都科幻博物馆占地59000平方米,包含展览馆、剧院、会议厅和配套的辅助空间,拥有极高的灵活性,
可以举办类型广泛且多样的展览、会议和活动。采光优越的中央中庭和朝向壮观西岭雪山的巨大窗户将博物馆的内部空间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
博物馆的设计符合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最高三星级标准,借助精确的数字建模分析,在构成、场地条件、太阳辐照与结构方面均实现了效率的最大化。
自然混合通风能够优化成都温和的亚热带气候,为参观者和工作人员提供全年的舒适感受。
嵌入博物馆大屋顶的光伏发电系统有助于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屋顶的尺寸经过了计算,可以在夏季为玻璃幕墙提供遮阳。
景观设计方面采用了当地的植物,可收集雨水并进行自然过滤和再利用,
使菁蓉湖成为成都可持续排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将有助于减轻洪水,并增加整个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这场一年一度的大会创办于1939年,是全世界最大的科幻盛会。
雨果奖以先锋科幻杂志《惊奇故事》的创办人雨果·根斯巴克的名字命名,
自1955年起由世界科幻协会(World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在世界科幻大会上颁发,代表着对科幻小说和奇幻文学以及其他形式作品的最高认可。
2015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凭《三体》第一部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2016年,作家郝景芳又凭《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使雨果奖在中国家喻户晓。
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成都科幻博物馆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中心和城市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