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芙蓉花翻飞绽放的形态融合于天府大地屹立千年的迎宾双阙,营造“双阙连甍垂凤翼、芙蓉照水映锦云”的撼人意境。
世界园艺博览会被称为园艺届的“奥林匹克”旨在展示世界各地的多样化植物,并促进各国在经济、文化、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交流。
成都凭借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以及“公园城市,美好人居”的愿景,被选为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地。
成都在营造绿色宜居环境和公园城市建设方面的卓越表现,使其成为展示园艺创新、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对话的理想场所。
综合服务中心由三座芙蓉花瓣状的遮阳棚和两栋主体建筑组成,总面积5,473平方米,既是建筑地标,也是主要服务设施。
设计巧妙融合了功能性、在地文化和现代主义,打造出一个和谐的入口,犹如张开的双翼,喜迎四海宾朋。
综合服务中心位于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1号主入口,正对东部新区东西向主轴线——公园大街,具有极其重要的城市昭示性。
设计旨在重新定义国际性博览会大门的概念,彰显展会价值观,凸显成都在地文化,在打造新区地标的同时,
提供一个兼顾会时会后功能转化,完善区域公共服务配套,助推产业积聚和经济发展的引擎。
设计灵感源自成都市花——芙蓉花(也是本届世园会的会花),以及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面人工构筑物——汉阙。
通过芙蓉花翻飞绽放的形态融合于天府大地屹立千年的迎宾双阙,营造“双阙连甍垂凤翼、芙蓉照水映锦云”的撼人意境。
会时,它将承载游客集散、票务、餐饮、展览、管理等综合功能,
会后将转化为未来公园社区邻里中心和企业共享服务中心,持续发光发热。
首先,西侧的场馆A主要为游客提供休闲空间,设有零售商店和咖啡馆,确保游客享有全面的体验。
东侧的场馆B兼顾运营管理功能,一楼设有售票大厅、游客服务中心和应急中心,二楼则设有办公区、会议室和多功能大厅。
设计在实现三座独立的遮阳棚时面临巨大挑战,这些遮阳棚的高度(14至16米)和跨度(40至55米)各不相同。
通过应用智能结构和参数化解决方案,设计将钢结构与新型膜材料相结合,成功打造了满足主入口需求的遮蔽开放空间。
采用数字参数化技术简化双曲不对称结构的设计,最终形成仿生形态,提高了精度、优化了材料用量,并缩短了施工周期。
为符合低碳世园的办会目标,综合服务中心设计致力于绿色和节能实践。
融入了创新技术,以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
三朵芙蓉花瓣遮阳棚配备了雨水收集和储藏系统,可供周边2公顷绿地养护浇灌,同时保证自然光照以及促进自然通风。
建筑的智能玻璃屋顶和内部中庭的设计旨在最大化地利用自然光,并增强空间的通风效果。
这一设计不仅使室内更加明亮,还调节了内部微气候,促进空气流通,创造了一个更加节能和舒适的环境。
数智化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成本降低了22.5%,施工时间缩短了40%。
此外,项目严格按照原始概念设计执行,实现了95%的设计一致性。
会后,场馆A将转化为公园社区邻里中心,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枢纽,
承载社区聚会、文化展览、阅读学习、健康讲座和公益活动等功能的共享空间。
场馆B将为周边企业提供共享办公、路演、共享会议、健身减压等服务配套功能。
不建会后无用的建筑, 践行节约世园的可持续办会理念。
成都世园会综合服务中心秉承“以终为始”的可持续设计理念,
永久地成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它是一个集旅游、文化、娱乐和国际活动于一体的目的地。
会前会后的一体化融合,未来不仅服务于社区,也将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该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入口或是大门,它是关于“创造场景”的艺术品,
是承载文化、尊重自然、丰富生活,并向全世界传递出绿色发展的中国讯号和诗意栖居的未来畅想!